警惕“新型农业”陷阱

来源:青海日报   2019-06-17 阅读:13

  近期,一些人打着“新型农业”的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有关部门提醒广大群众,对此类非法集资陷阱应谨慎辨别,防止上当受骗。

  在笔者看来,这一新动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存有一定的隐蔽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类“新型农业”的兴起,在利好农民群众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相中”并利用。据报道,这些不法分子打着发展“新型农业”的幌子,通过办合作社、搞共享农业、发放股金、推出App之类的陷阱,诱骗农民群众掏腰包,进行非法集资后跑路。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本是农民群众期待的好事,但以“新型农业”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不仅味道变了,性质变了,更为法律法规所不容。对此,有关各方必须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基础上,疏堵并举、打防并重,积极防范化解涉农,尤其是涉及有关“新型农业”的非法集资风险,切实让“新型农业”回归本位,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首先,各地应持续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以涉农领域和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为重点,严厉打击农业合作社、P2P网络借贷等平台的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同时,坚持侦查打击、追赃挽损与依法处置统筹兼顾,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秩序。其次,要建立健全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依托举报奖励、网格化管理、投诉热线信息收集等手段,密切关注涉农非法集资风险,及时发现涉嫌非法集资问题线索,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化解。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