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案例方案典范|合作区为中非农业经贸交流架桥铺路

来源:红网   2019-06-17 阅读:10

  中国-乌干达境外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位于非洲乌干达,计划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2017年7月,合作区被中国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2018年,被中国商务部纳入“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备案库。

  目前,基本建成合作区大框架,拥有先进的装备、技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乌干达形成了“五区一园”格局,包括卢韦罗核心园区、古卢地区科虹PEYERO大米加工厂、首都农用物资销售区、卢卡亚水稻种植区、布塔莱贾水稻种植区等。

  农业领域合作前景广

  乌干达日照充足,雨量丰富,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且没有化肥、农药污染,适合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在农业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升空间很大。乌干达政府希望加大对本国农业的投资,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产量。中国在良种培育、农作物适宜栽培技术、畜禽饲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等方面有较明显优势。两国在农业领域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项目投资方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四川五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在农业技术开发、服务,农作物种植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获得商务部对外投资许可批准。

  按照合约收购农产品

  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美元,目前公司已投资2350万美元。在合作区运营上,各企业利用合作区平台,以业务领域划分,成立8个项目公司,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业务共建、利益共享”,注重全产业链的构建和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带动,积极助推全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和产业的集群关联。

  公司为农民、农场提供良种、农用物资及免费技术服务,并按照合约收购农产品,同时搭建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形成以核心园区为龙头,梯次辐射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局面。

  强化合作区人才支撑

  合作区注重人才引进、培训和储备,在当地招聘留学欧美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层管理者6人,聘请当地员工123人从事示范区工程与田间管理工作。合作区同乌干达农业部、人事部沟通,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计划由企业出资,在乌干达选拔30名有志从事农业的人员到中国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强化合作区人才支撑,与当地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收益,形成利益同盟。

  同时,合作区为当地80平方公里水稻种植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带动周边60多平方公里农地生产水平提升,辐射周边600多平方公里农地生产水平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培养了1500余名熟练的技术人员,还解决了当地1.5万人的就业问题。

  易于在非洲各国推广

  预计2022年底,合作区将实现年产各类农产品6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3.71亿美元。拟辐射带动周边660平方公里土地,生产各类农产品6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98亿美元以上,帮助解决乌干达粮食安全问题,且预计可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效益、土地增值效益也很可观。

  非洲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农业潜力大,粮食安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非洲设立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有助于将中方技术及管理优势和非洲资源禀赋有效结合,可帮助东道国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并有利于促进东道国形成贴近市场的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易于在非洲各国推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