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愈发先进的金融科技赋能,农业金融不再是难啃的硬骨头,更将是潜力无限的新蓝海。”近日,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坚诺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风险管控、服务效率和资金可获得性等问题,成为掣肘农业金融市场的“绊脚石”。但是从长期看,中国的农业金融市场会像中国的互联网一样,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参与主体增多,最终实现超越,万亿级市场潜力和活力将不断被激发。
为此,林坚诺指出,农业金融风控落地会遇到很多难题:农业人口分布的地域广、交通相对不发达,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固定资产价值流动性差,或缺乏固定资产;农业的自然灾害相对影响较大,不可抗力因素增加;地域文化及风俗习惯差异大等。但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不对称逐步弱化,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已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据悉,小雨点是根据第三方提供的客户在其交易体系里形成了自身的商业信用,而这个商业信用就是风控的核心信用管控,也是准入手段之一。同时,再结合常规的信用方式,就可解决农业金融最大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林坚诺表示,“我们针对三农用户,专门开发了一款APP叫做小雨点农贷,提供农资贷与农机贷的服务,提供农村金融行业内为数不多的纯线上申请,纯信并能做到快速放款贷款产品。”
林坚诺说,“风控模型需要大量数据验证,包括对农业客户的经营判断,这个评判更多是依托于客户上下游形成的供应链交易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得,需要通过多个渠道和方式。无论哪个渠道和方式,都不能脱离供应链的场景,因为场景本身就是数据来源的客观渠道。”
据了解,小雨点探索出在场景金融下实现普惠金融的新路子,即实现了大数据风控在农业场景里面的运用,又为广大农户提供“最快10分钟到款”的服务。
林坚诺表示,通过金融科技助力,中国农业金融市场将激发更多活力。在新农业金融的业务模式下,小雨点打破了农户们“只能从银行贷款”的固有观念,让小雨点这样的新兴农业金融机构更快走向“田间地头”。
林坚诺指出,“通过这种探索,一是提增强了数据的多样性;二是提升了客户的稳定性,通过对区域性的农业行业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建立了行业的风控模型,既可以预测也可以分析,从而规避了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