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品质撬动 现代农业发展新增长极

来源:中国嘉兴   2019-03-08 阅读:14

桐乡市聚力聚焦“三农”转型发展,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品质为重点,积极探索“品牌培育、品质提升、品位引领”的发展路径,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撬动现代农业发展新增长极。2018年,该市全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幅位列嘉兴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万元,同比增长9%,增速创近两年新高。其主要做法是:

一、厚植三大优势基因,为品质提升立本

一是以品牌延伸价值链。坚持品牌强农,以品牌要素集聚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品牌、整合优质资源,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发挥农业品牌的溢价效应,实现价值链延伸。目前,该市成功创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29个,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2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董家”、“三珍斋”、“三百年留香”等品牌享誉全国;“桐香”牌猪肉获评2018年嘉兴市唯一浙江名牌产品,2018年销售额达2906万元,实现品牌产值2亿元,曾获浙江省十大名品猪肉,成功供货G20杭州峰会和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

二是以品质带动产业兴。坚持质量兴农,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六大类68项农业地方标准,按照“四有四化”标准培育精品示范基地50个,杭白菊、茭白、湖羊、槜李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桃园村(槜李)、殷家漾村(蜜梨)、董家村(茭白)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施可追溯信息平台管理,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一品一策”,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4.69%,市级以上规模主体二维码追溯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三是以品位助推农民富。围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要求,发展精品农业、精致农业,提高农业品位,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智慧、生态”理念转变,助推农民增收。如大圣果园深耕精致农业,葡萄种植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小圣果品”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精品葡萄金奖”,阳光玫瑰的批发价达60元/公斤,创历史新高;董家茭白合作社创新“茭白销售上市+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模式,年利用秸秆6.4万吨,2018年销售3187万元,联结农户2800余户,带动增收1.12亿元。

二、激发三大引擎动力,为品质提升赋能

一是打造数字农业高地。依托乌镇峰会的红利释放效应,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与中国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创新实施数字农业“1+1+N”发展模式,即编制1个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建设1个数字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实施N个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引领项目,推动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如华腾牧业正在合作研发猪脸识别系统,以便更便捷识别猪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加强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星创天地等载体的培育和挖掘,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农业领域首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运北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入围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实施农村电商提升改造计划,形成以洲泉蚕丝被、石门杭白菊、乌镇加工食品、崇福花卉、梧桐槜李为主体的一品一区农村电商产业格局。

二是搭建农创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星创天地”-崇福农创园的作用,通过政府扶持和要素集聚,打造以产业、科技、人才、互联网为支撑的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吸引大学生农创客入驻创业创新。农创园自14年建设以来,引进农业特色项目11个、在孵项目10个,吸引大学生农创客25人,2018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计划到2022年,孵化50个青年创业团队,吸引从事农业大学生100人,实现年产值1亿元。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农创客给予场地、技术、政策、金融和渠道等方面的支持,成立新农人联盟,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为创客青年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实行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针对农创客推出50%贴息补助的“青创贷”项目,2018年授信达1亿元,大大减轻创客创业成本。

三是铸就农旅融合典范。把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作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一产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农业新经济新业态,2018年新增工商资本投资新业态项目7个,计划投资超3亿元以上;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7个、民宿1500余家, 2018年该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687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75亿元。成功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石门镇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田野菊海入选浙江省100个最美田园。利益共享的农旅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桐乡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金名片,并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成为浙江省入选的3个县(市)之一。

三、举办三大农事盛会,为品质提升造势

一是集聚农业招商磁场效应。实施农业精准招商,出台农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高标准举办首届桐乡农业经济洽谈会,搭建农业经济合作平台,签约农业科技合作与建设项目23个,总金额达20.6亿元,参加客商350人,涉及科技创新、生态循环、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和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其中6个项目投资额超过亿元。同时,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签订2份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桐乡数字农业发展、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依托“12355”农业产业平台优势,开展主体招商、专题招商、以商引商,完善农业招商项目库,推出500万元以上农业投资项目18个。建立签约项目领导联系服务机制和项目准入机制,在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品牌培育、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洽谈动态,促进农业洽谈成果转化。

二是发挥平台媒介放大效应。高质量举办以“合作、振兴、生态、品牌”为主题的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通过建立集展销交易、展示宣传、客商洽谈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促进农业招商和产销对接,不断提升桐乡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举办农业招商专场洽谈、主题研讨会、新产品系列推介和新主体路演等专场活动50余场,现场签订订单53个,订单金额330万元;开展农业招商洽谈项目20个,洽谈金额4.115亿元,13个项目达成意向,意向金额达3.46亿元,大麻海华村农旅休闲项目、崇福桑在云间、乌镇泰丰斋田园综合体等7个项目完成协议签订,协议金额6560万元。通过阿里巴巴天猫优品平台在全省首次同步开展网络直播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人数累计达26.5万人。

三是释放节会展会溢出效应。围绕“菊乡庆丰收 产业促转型 乡村谋振兴”主题,开展农业嘉年华活动策划,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桐乡系列庆祝活动,节会持续时间达3个多月,营造全社会崇农重农的浓厚氛围;利用节庆活动,在全市创新推广限根栽培、智慧养猪、破茧成蝶、一村一品、农创工场等十大农业丰收模式,组织蚕文化、菊文化、稻草人创意造型等主题活动20余场。充分利用接轨沪杭、浙商回归等各类平台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契机,大力推介桐乡农业形象,组织参加国内重点展会,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引导企业以展促销拓展市场,大力宣传桐乡特色农业。2018年,组织参加展会9个共174展次,现场销售1422万元,订单意向227个,订单金额925万元。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