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校农结合” 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1-24 阅读:3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贵州篇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贵州省把创新开展“校农结合”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

  筑牢思想关,切实增强向心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之一,决心在全省上下来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实施推进“校农结合”,是省委孙志刚书记亲自点题,是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助推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之举。二是明确重大意义。“校农结合”是产业扶贫,也是人才扶贫和科技扶贫;是满足学校食堂需求与促进农业产业调整的有机结合,也是发挥教育优势与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机结合。

  突破行动关,有效激发创造力。一是摸清“家底子”。我们深入调研发现,全省近1.8万个学校食堂每月常用农产品需求量高达近10万吨,价值约8亿元,可覆盖带动全省100万群众增收。二是抓住“牛鼻子”。开展“校农结合”,产销对接是关键。我们在铜仁市、黔西南州、贵阳市、清镇职教城和黔南州开展5个学段“校农结合”集团化推进试点。三是探寻“新路子”。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先后形成了黔南民族师院“定点采购、产业培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等多种工作模式。

  凸显成效关,深入激活生产力。一是“钱袋子”鼓了。实施“校农结合”一年来,全省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农产品达64.4万吨,采购金额达4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0万余户42万余人增收。二是“菜篮子”满了。学校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学生吃上了更绿色的本地农产品。三是“发展路子”准了。高校教育智力资源有效引导到脱贫攻坚一线,教师科研成果得到了转换,学生实训基地有了保障。四是“致富路子”宽了。不少地区积极探索打造“校农结合”升级版,通过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把好统筹关,不断凝聚战斗力。一是“一把手”抓。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校农结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分别在省农委、省商务厅、省教育厅成立蔬菜专班、家禽专班、促销专班和“校农结合”专班,合力统筹推进“校农结合”工作。二是抓“一把手”。省教育厅把“校农结合”作为“一把手”工程,厅主要领导作为专班组长。同时把“校农结合”纳入高校和市(州)、县教育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由局长、书记、校长亲自挂帅各级专班,确保“校农结合”向纵深推进。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17日第1版版名:要闻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