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现代农业建设阶段性成果综述

来源:江城日报   2019-08-21 阅读:19

  高粱、玉米等粮食酿成了美酒,大豆加工成优质豆油;副产品酒糟和豆饼成为养殖公司优质的饲料,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禽畜粪便,则被加工成天然肥料,用于生态园的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出有机瓜果蔬菜。通过循环链,自家出产的蔬菜、大米、笨榨大豆油、纯粮白酒、肉类、蛋类等生态产品,成为生态餐厅的主要食材,同时在生态产品专营店销售;又通过采摘观光游等方式,带动餐饮、果蔬及各种产品的销售……

  上述场景来自于2013年春天的记忆——记者同几位拍客在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采风,当地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物以稀为贵。棋盘现代农业之所以引起拍客们的浓厚兴致,是因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当时吉林农业领域尚属稀有。在传统农业面前,它犹如盆景一般地别致,故引人注目。时隔数年,再度观察我市现代农业,棋盘式的盆景早已屡见不鲜,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繁花渐欲迷人眼的大好风景。

  如果长期在“三农”一线行走,就不难发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最近几年吉林市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能不能真正唱得响,关键看现代农业发展得好不好。实践证明,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吉林省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一时间唤起吉林人多少豪情!

  自2015年以来,吉林市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通过示范引领,相继创建了舒兰市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昌邑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永吉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一批“国字号”平台载体。在这些载体的拉动下,吉林市农业整体提升的基础面有效扩大,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得以稳步推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纲举目张,亮点纷呈——

  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9万公顷,春耕平均出苗率95%,高于去年10个百分点,作物长势正常,粮食丰收基础较好,正常年景下能够保持55亿公斤阶段水平;

  利用冷资源技术研发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实现冬季设施农业生产历史性突破,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打造了一批木瓜、火龙果等南果北种生产基地;

  上半年投资1.6亿元,重点建设龙潭区吉视百利低碳高效智慧农业等50个标准园,果品、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拓展休闲农业新业态,发展“乡愁经济”,形成了万昌——孤店子温泉农业产业带,环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圈,蛟河、丰满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的“一带一圈两县”休闲农业产业格局;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8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7个,数量均在全省领先。

  对于现代农业而言,产业体系是基础,生产体系则是关键。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吉林市全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从吉林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主推88个粮食品种、27项农业技术,做好防控草地贪夜蛾等防灾减灾工作;强化抗旱保墒举措,保护性耕作和免耕播种实现新突破,由去年的300公顷增加到6000多公顷;与袁隆平团队合作,成立国家粳稻技术试验站和繁育基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0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家,实现主粮区“机器换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应用卫星技术建立云耕农业大数据平台,组建省内最大的互联网可视农业联盟,可视农业基地发展到42家;年底前农村信息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调的是技术,经营体系对接的则是市场。在宏观计划的指引下,配以市场无形之手的调配,吉林市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在逐步完善,重点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随着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启动,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目前分别发展到6381户、4253户;规模经营稳步扩大,示范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私人订制”等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万公顷,占承包地面积的33%;“三农”工匠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90后”大学生蔡雪、“海归”金融学硕士曹曦等诸多新农民代表;“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质有效提升,舒兰大米、黄松甸黑木耳等“吉字号”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应当说,吉林市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展开的。毋庸置疑,现代农业是改革的一个正确方向,如此,三大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须要认真完成的作业题。

  正是在答题的过程中,创新之举在吉林市这片农业转型升级的沃土之上屡现高光时刻:国内最大的单体日光温室研发落成,世界顶级的卓远植物工厂投入生产,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发展功能,让南果北种成为一种时尚;“冷资源”的开发利用,让黄桃、提子、香梨这类夏秋季节的水果实现了在冬季成熟上市;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把全省唯一的试验站建于吉林市,已经试验示范粳稻品系、品种共1700多个……

  而随着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走向成熟,人们发现,吉林市逐步实现由“主粮区”向“优品区”跨越,由“特色区”向“高效区”转变,由“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由“种植区”向“旅游区”扩能。“仅从休闲农业的发展就能看出现代农业的进步——吉林市已由早期的‘北有金珠花海、南有二道采摘、东有旺起湿地、西有东福稻乡’的四大休闲农业品牌,发展到目前120多个精品景点,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营业收入16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北国八月,沃野千里,郁郁葱葱,到处都是醉人景象,现代农业正向人们展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而这,不也正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吗?但愿它能成为一个新的引擎,引领我们的家乡不断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