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四川农业这“123”你知道吗?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9-09-03 阅读:76

  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经济强省。2019年9月2日下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成都金河宾馆举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经济强省”进行主题发布和答记者问。

  四川是农业大省,辛勤耕耘70年,四川第一产业产值已达7006.5亿元。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放眼全国,与其它农业大省比,四川的这个大省之“大”,底气是什么,特色在哪里,体现在哪些方面?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对此进行了解答。

  肖小余介绍,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发展与改革的辉煌历程,四川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农业农村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说到四川的农业,想用数字“123”来展示。

  “1”是指农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肖小余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25种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粮油产业有油菜籽、马铃薯、杂交水稻产种量、再生稻4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经济作物有石榴、莴苣等14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特色畜牧产业有生猪、水禽等4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水产产业有鲶鱼、鮰鱼和长吻鮠3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在全国每10头猪,就有1头是来自四川;每10杯茶,就有1杯来自四川的茶山;每10斤菜籽油,就有2斤榨取自四川四川的油菜籽;每10只兔子,就有4只来自四川;每10袋泡菜,就有7袋来自四川;每10个柠檬、血橙,就有8个摘自四川的枝头。同时,作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四川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新项目的经济收入1600亿元,居全国第一,建成全国景区220个,主题公园440个。

  “2”是指四川农业经济的体量。2018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已达4426.7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比1949年增长242.2倍。全省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090.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493.7万吨,增长2.2倍。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增长,其中水果产量比1949年增加1076.6万吨,增长262.6倍,年均增长8.4%。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31元,比建国初期的不足100元,增长196.5倍。

  “3”是指四川对全国农村改革的三大历史性贡献。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由两个省带头”发动的,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安徽省。对于全国来说,四川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最有意义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起,四川省委先后提出包产到作业组、包产(包干)到户,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二是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79年9月起,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分开试点,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这些改革很快在全省全国展开,推动形成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新体制,并载入宪法。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1982年,省委以新都县农村建筑队为试验,为农民工进城打开突破口,推动了农民工跨区域流动,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四川有25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总量占全国的近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在农村改革方面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全国创下“八个第一”“五个率先”。“八个第一”指的是,全国首轮同类入市地价最高、成立全国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所、第一个开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第一个出台《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个创新设立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的“贫困户优先股”、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建成全国第一套农业农村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和试验项目全国第一。“五个率先”指的是,四川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产权“多权同确”、率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两股一改”、率先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率先部署新产业新业态工作、率先启动农村改革系统集成试验。

  肖小余说,下一步,四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四川“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不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